新闻公告

News

首页 · 新闻公告 · 北邮要闻 · 正文

北京邮电大学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 : 2013-03-25 20:26 出处 : 校务办公室

3月25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方滨兴院士,校党委副书记赵纪宁、曲昭伟、董晞,副校长任晓敏、杨放春、郭军及研究生院、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各学院(研究院、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由副校长郭军主持。

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导师代表、电子工程学院忻向军教授首先发言。忻向军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为虚名浮利所困,要体恤民生之疾苦,静听时代之深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底蕴和人文素养,让自己始终保持心灵的温润、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自由。

自动化学院张倩茹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她向母校和导师们表达了感激和眷恋之情,她表示将会谨记“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虚度青春年华,不放弃信念梦想,乘风破浪,奋然前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研究生会主席李瑾梁同学代表全体在校生表达了对学长们的感谢和不舍之情,并祝愿全体毕业生不断超越自我,书写人生辉煌,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为母校增光添彩,为祖国贡献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赵纪宁宣读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表彰2013届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的决定”。校领导为受到表彰的研究生毕业生代表颁发了证书。

最后,校长方滨兴院士以“‘变’是永恒——惟今日适应之,进而明日创造之”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方校长在演讲中从“要学会适应变,尽快转换自身的角色;要善于抓住变,在变中抓住机遇;要创造变,在创新中砥砺人生”三个角度对“变”进行了深层次的阐释。从生活之变、人际关系之变、工作方式之变三个方面指出了同学们即将面对的新的变化。针对变化,方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 “因势随形!坦然甚至欣然地面对变,在变中求新求好求发展,在变中坚持我们所需要坚持的”殷切期望。方校长在演讲中系统总结了同学们在北邮学习的三年中,学校在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的变化中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希望同学们时常关注母校的变化,并欢迎同学们带着自己惊人的变化,常回母校看看!(撰稿:吴昊、王晋;照相:范围)

附:方滨兴校长在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变”是永恒——惟今日适应之,进而明日创造之

方滨兴

(2013年3月25日)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学校体育馆为你们隆重举行毕业典礼,一同见证大家豪迈地开启人生新的航程。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2013届两千两百多名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掌声)!向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倾注心血和汗水的各位导师、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掌声)!向全力支持你们完成学业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掌声)!

同学们,就在近半年,我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完成了新老交替;就在近三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关键字:这就是“变”。变是必然的,到一个新岗位是人生轨迹之变,大数据概念的出现是科技之变,“国八条”的推行是政风之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是北邮之变(长时间掌声)!从北邮学生转换成北邮校友,是你们身份之变。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主题:“变”是永恒——惟今日适应之,进而明日创造之。

一、要学会适应变,尽快转换自身的角色

同学们,今天你们走出学校,首要迎来的是“三变”。

首先是生活之变。搬出学生宿舍去哪儿安身立命,这是你们面对的第一道坎儿。但是,对生活品质的不满足将会影响自己对事业的追求。我在二十多年前虽然已身为教授,却仍然住在学校分配的三十多平蜗居中,但对事业的追求并没有让我纠结于自己的生活品质是否高。所以我想说,你们现在风华正茂,是闯天下的年纪,不要盲目攀比生活的品质,否则将会导致行事浮躁,欲速却不达。面对生活应该要有自己的信念,这就是不要计较眼下的得失,只要坚信自己具有实力,自然会在实力展现之时获得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条件。

其次是人际关系之变。在学校大家是同窗关系,相互之间只是在成绩上一比高低;到了工作岗位,同事之间则构成了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是竞争,人人就自然想成为赢家;是合作,人人就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整体成功。那么,如何拿捏这个度呢?在我看来,竞争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对抗式的,一种是竞赛式的。“对抗模式”好比拳击,以打倒对方为目的;“竞赛模式”好比跳远,以比谁跳得更远为目标。同事竞争,应遵从“竞赛模式”。凡是以打击、限制他人为手段而恶争的,就算眼前取胜也未必能长期取胜,因为这种行为易受众人抵触而最终会成为孤家寡人。合作注定会取得大的成果,而一旦有人很在意在蛋糕分配时谁得的更大,那么这种基于零和博弈的理念必定会掣肘合作的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关注自身是否能从大局中获益即可,否则大家都会成为竹篮打水!老外常常奚落国人合作时有如打麻将:盯着上家,看死下家,防着对家,就算自己不和也不能让别人和(笑声)。希望你们要用行动来扭转这种看法,要乐于知识的付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奉献者必定善获得,付出知识的结果必定会促使自己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是工作方式之变。你们是从学习状态转换到工作状态;从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转换成为完成特定任务为目的。虽然,你们经历过实习过程,但身份不同意味着责任不同。在工作岗位上你们要学会贡献思想,而不仅是动手干活;要关注如何做得更好,而不仅是如何完成。在工作中,有人喜欢张扬个性以追求鹤立鸡群。我倒是觉得先度过一段寂寞期可能更好。张扬是要有本钱的,溢出一杯水,是需要有一桶水来垫底的。我所说的寂寞期是指先不急于展示自己,而是要耐心地观察、揣摩他人的观点,尤其是有工作经验者的观点,然后自我消化、研判评估、弥补差距。等到评估表明自己的确有新观点、且也能够理解并评价他人的观点时,自然会一鸣惊人。因为那时你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知识制高点上了。

孔子用水来巧妙地描述变化的无时不在: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这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那么,如何面对变化?水教给我们一个合理应对并战胜变化的简化原则——因势随形!坦然甚至欣然地面对变,在变中求新求好求发展,在变中坚持我们所需要坚持的。

二、要善于抓住变,在变中抓住机遇

可以说世上唯一不变的是什么都在变。我们唯一能守住的就是,在变的世界中寻求不断改变自己思维观念的方式。当年叱咤全球计算机界的王安公司的失败,就是没有认识到变的事实、没有抓住变的机遇的结果。七十年代初王安就推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1200型文字处理机,但到了个人电脑迅速崛起的八十年代,IBM等公司都致力于廉价的个人电脑开发,而王安却执意主攻中型电脑,抱住文字处理机不放,结果由兴盛滑向了衰退。柯达公司也是曾经以胶卷来雄霸世界,但却没有认清数码产品的重要性,没有抓住“这个世界已经开始向数字世界转变”的机遇。一个个世界巨人就这样夭折在对变的忽视上了。

要知道,变是永恒的,也是残酷的。变从不等待任何人,也不会怜悯任何人。但是,变会为那些善于抓住的人创造机遇。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李彦宏就抓住了海量信息获取的机遇,让百度公司成为现在的中国搜索引擎的老大;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相互沟通,马化腾就抓住了在线交流的机遇将腾讯公司推到了我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的顶峰;互联网成为物理世界的镜像,马云就抓住了电子商务的机遇,做成了GDP排名全国五甲的巨无霸市场。

当然,这些极端的例子确实让现在的你们可望而不可及。但是,这些理念是相通的。你们要善于抓住并积极参与那些变的模式、变的技术和变的事务,因为这些机遇稍纵即逝,这些往往需要一种不受陈旧知识羁绊的全新思考模式。当年我的老师们会用晶体管造计算机,我们很佩服他们,但并不羡慕他们,因为这些技术已经没有价值了。现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人体机能增进、量子计算、3D扫描、3D打印、全息显示、自动内容识别、自动驾驶、自然语言问答、语音翻译、大数据、无线充电、APP市场、NFC支付、手势控制、理念管理、消费车联网等等;同样,新的运作模式也如雨后春笋,如众包、创新工场、网络办公、网络电视、社交网络等等。这些都是呈现给新人们的机会礼物,在新技术面前大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可谓机遇无限智者胜。

三、要创造变,在创新中砥砺人生

今天的你们才华横溢但初出茅庐。你们现在的重点是要关注如何适应变,如何在变中抓住机遇。而明天的你们,必将会练就创造变的本领,能够集知识、经验与智慧去创新。如果说适应“变”靠的是勤奋、抓住“变”靠的是智慧,那么创造“变”靠的就是眼界。只有不拘泥于具体细节,才能够具有创造性的视野。乔布斯不是一个从事技术的人,这反而让他有机会不受技术限制的羁绊,提出更为适合大众使用的风格。其眼界之高,成功地让需求凌驾于技术能力之上。

你们在北邮的这三年,应该感受到了北邮的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的全过程。学科归位的结果,使得北邮的信息与通信一级学科摘取全国第一的桂冠;科研创新的结果,使得北邮在去年中国大学标准创新贡献奖排行榜中力排第1,在中国高校发表国际会议论文索引结果排行榜中位居第12,在中国大学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中位居第18,在中国大学十大科技进展排行榜中位居第19;教学归位的结果,使得北邮本科生的上研率超过了62%;管理归位的结果使得北邮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辅导员队伍,让“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朋友的孩子一样”的理念植入人心。

同学们,走出校门,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你们会面对许多无奈与痛楚:友人负情,对方违约,好景不长,美梦难再;你们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选择:可亡羊补牢,可东山再起,可重打鼓另开张,在变中砥砺人生……不要总回忆昨天校园的丽日和风,天有不测风云,风风雨雨是人生一道必然的风景;不要总记取昔日学生时代的骄人业绩,人有旦夕祸福,磕磕碰碰是人生一段必经的历程。让我们认准方向,坚定信念,朝着山,向着海,走过去,前方终究会有艳阳天。

同学们,尽管将来你们的身份以及所拥有的各种头衔会变化万端,但作为北邮校友的身份则是永恒的。既然此生深深地烙上了北邮印,就希望你们时常关注母校的变化,也欢迎你们带着自己惊人的变化,常回家看看(掌声)!

谢谢大家(长时间掌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