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永校长:北邮从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当说,我们这项工作如虎添翼。比如说今天开幕的大创展,我们已经干了七年了。这七年,规模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多,师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就是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当中,同学们的创新成果更多了,大家在这方面做得工作也更多了。当然,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成绩,得益于我们建设了一批高效、务实、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创新基地。比如说我们的创新大本营,分散在各个实验室、各个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基地,还有我们大学科技园也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以及我们开设的一系列指导大学生创业的课程。这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激发了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把同学们的智慧开发出来。作为学校的老师,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地方。下一步,学校希望,进一步加强这些基地的建设。我个人也在想,能不能我们下更大的气力,开发出一批针对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项目,来指导那些更具特点的同学,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能够走的更远。
第二,北邮有一种文化氛围,有人说北邮是最具有创业基因的一所大学。实际上,我想说,在这句话后应该再加上一句:“北邮的这些创业基因,实际来源于创新”。在北邮的创新氛围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理念——我们宽容失败。我个人认为,在学生创新创业持续过程中,不存在失败。老师带着同学,预先设立一个目标,组织一个方案去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实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不了。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个人认为都不是失败。至少学生在过程中体会了创新,摸到了事物的规律,鼓起了创新的勇气,这是更大的成功。同学们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喜欢创新,感受创新的快乐就够了。这是教育价值最终的追求,我们创新创业者的心灵也会得到逐步健康的成长。
记者:许总您好!参观北邮的大创展,您对于北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氛围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谢谢!
中关村发展集团 许强总经理:我是第一次走进北邮的校园,今天看到大学生创业热情很高,也看到了一些让人心动的想法,包括一些创意产品,我觉得非常符合现在社会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实际上是我们第四波创业潮,围绕如何用新的方式、模式、技术来引导产业升级,引导模式转变。我们最有活力的就是大学生,他们思想最活跃,没有包袱和负担,会创造出很多的新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也很关注,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家以及一些社会资本,都希望能够跟大学生创业很好的结合起来。我想,如果学生能够把好的想法和未来的产业化、公司化和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对社会的贡献、对自己创业的成功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记者:同学你好,能不能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项目内容?
项目负责人 朱昱地:我们的项目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在得到真实临场感的同时,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团队将VR的上述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为使用者带来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
项目负责人 朱昱地:我们在13年开始做虚拟现实的研究,当时觉得很酷,感觉这一定是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新技术。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碰到这样的机会,加上自己也有能力去为这个东西做一定的贡献,我自己又喜欢,真的是觉得很幸运。
项目负责人 朱昱地:大创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企业的人,可能看不到一些技术或者想法,大创展将我们展示给大家,给了我们机会,将学术和实用结合在一起,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记者:你们已经获得了融资,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项目负责人 朱昱地:我想去踏踏实实的做一些研究,做一些靠谱的用户体验,打造一个好的产品,做一个比较棒的游戏。
记者:同学你好,能不能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项目内容?
项目负责人 黄靖宇: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做自行车配件的项目。主要由手机支架、码表、踏频计组成。产品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给自行车增加传感器的方式,达到智能骑行的体验。我们同时也配备了一款软件,通过无线蓝牙的方式与硬件连接,将骑行中的精准数据进行汇总,收集到手机端,进行数据化分享。
项目负责人 黄靖宇:在最初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很清楚,是做整车还是一整套方案或者还是只做一个支架,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逐渐的统一了思路。
项目负责人 张柯: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我们有很多收获。我们也收到了其他同学的反馈和宝贵的意见,在不断的交流中,我们的产品迭代的更加好。
记者:同学你好,能不能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项目内容?
项目负责人 王振宇、李肇星 :我们的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今社会中,老人摔倒无人扶、不敢扶的问题。我们构建了信息化平台,来作为整个救援事件的见证。我们使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来判断老人是否摔倒,当手机检测到老人摔倒时,会将这条求救信息推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再将其发送给附近的义工用户,这样,附近的义工用户们便可前去帮助,而不用担心会被讹诈的问题。同时,我们在系统中也加入了求助的功能,当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些困难时,便可使用软件中的求助功能,向周围的义工用户发出求助信息。
项目负责人 王振宇:在最开始我们五个人讨论要做的题目时,我们希望项目能够有社会价值并且具有推广价值、商业价值,所以在讨论题目时用了很多时间。最终,我们认为,社会中“老人摔倒无人扶”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因此想到了通过使用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完全消除参与救援的好心人被讹诈这类事情的可能性。
项目负责人 李肇星:我们有一个非常热情、拼搏的团队,我为我的队友感到非常骄傲。此外,我们也得到了技术上的锤炼和锻炼,这次大创展,让我们从一无所知到对软件开发有了一定了解,而且对于软件的商业化和社会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相信未来在我们开发软件的时候,会以这次大创展的经验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记者:同学你好,能不能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项目内容?
项目负责人 曹嘉旺:我们的项目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处罚违章停车的新方法。传统的方法是执法员在现场开纸质罚单,再到交管局上传记录信息。而执法员携带装有我们开发的APP的手机以及一款小型打印机,就可以在执法现场进行数据记录。我们开发了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在现场就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罚单,并将数据直接上传到后台服务器,这样节省了人力,更为高效。
项目负责人 代成 :我是做的安卓开发,一开始在网上找了很多技术资料,但是实践起来总是有困难,由于各种原因都实现不了,最后还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一起解决了问题。
项目负责人 曹嘉旺:收获很多。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刚开始立项,开始考虑要做些什么。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是什么都不会,但就是有一种热情,想去学习一些东西,就联系老师、联系同学,组建了我们这个团队。经过这一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项目,认识了好朋友,跟老师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更深刻的是,我们理解到了一个工程技术活动的流程,这是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
记者:同学你好,能不能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项目内容?
项目负责人 张梦圆: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公益环保项目,主要是借用照片打印这一方式来鼓励人们回收废弃饮料瓶。装置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然后将您想要打印的照片发给我们的公众平台。接下来在我们的主机上操作,输入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将照片下载下来,通过投瓶或者投币就能打印了。
项目负责人 张梦圆:主要是大家传的照片大小各异,但相框大小是固定的,如果我们自己做处理的话,照片会有一些失真,经过几次调整,最终实现了可以等比缩放、不失真。
项目负责人 张梦圆: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年下来,我们可以做出一套完成的系统,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编后:创新是梦想的种子,而创业则是一片广阔的舞台,这舞台上有机遇、有空间,有遇到困难时的无法诉说的孤独,更有年轻人的梦想与社会生活的未来。“互联网+”的时代变革像一块敲门砖,叩响了又一个创新时代的大门,让创新与创业在这里集结,厚重地沉淀,积淀成每个北邮人流淌在血液中、深藏在骨髓中的实干精神,更积淀出新时期的北邮对于“信息黄埔”这个响当当的名号更加深刻的诠释。
(摄像:张建 张艺缤;采访、撰稿:邹丹;照相:范围;视频采编:范全新 戴志豪;网络编辑:陈静;微博、微信推广:马莎;媒体推广:吴晓恩)